内蒙古“互联网+政务服务”亮点多

人民邮电报
齐鸣
内蒙古全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随着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去年...

内蒙古全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利企便民的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随着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去年12月25日上线,涉及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的498项政务服务事项已有317项实现网上办理;覆盖全区三级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工作网”基本形成;国家电子政务内网自治区政府管理区域基本建成,即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

据悉,通过推进实施“三通两平台”计划(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内蒙古教育云服务体系架构初步形成,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初步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在全区推进“同频互动课堂”建设,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自治区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加快“同频互动课堂”建设,建成后将覆盖全区50%以上的城镇优质学校和所有农村牧区学校,实现跨区域、跨校际实时互动教学教研,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

依托金保工程自治区数据大集中和一体化平台,建成了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卡三大系统,信息网络已延伸至全区的嘎查村,信息系统实现了全覆盖。全力打造立体化“人社云”服务品牌,建成了以“内蒙古12333”统一命名的门户网、手机客户端、咨询电话、微信微博等平台,面向公众开通了网上服务58项,人社厅门户网站实名注册达到276万人,12333手机客户端2.0版累计下载量达到277万次,12333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88万。建成“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点”11203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2192个,群众可就近就地享受各项人社服务,实现了“社保服务村村通”。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服务功能,全区所有医保统筹地区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从6月1日起,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申报备案,异地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当前,内蒙古农村牧区电商运营体系初步建成。引进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邮政和乐村淘、赶街网等全国性、区域性平台,壮大县域电商经营主体,建立了美村网、品味突泉、河套购、草原淘宝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截至2018年5月底,全区38个国家级示范县累计网络零售额达到145.3548亿元。新建改建仓储配送中心,整合利用县域邮政、商贸流通和四通一达等现有物流资源,助推物流配送覆盖乡村,截至2018年5月底,38个示范旗县快递收件量达到1亿件以上,快递发件数达2800万。推动本地产品触网上行,支持名特优产品网销,提高当地农畜产品商品化率,采用支持贫困群众电商创业就业等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更多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卖商品,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内蒙古共建成覆盖131所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百姓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培训等11类远程医疗服务,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在全区推开分级诊疗工作,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建成覆盖自治区所有盟市的医联体177个,在全区103个旗县区组建了以医疗、护理、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和特需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按需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等便捷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据悉,下一步,内蒙古将积极推进和优化自治区“三大平台”建设,构建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全区统筹、一网通办的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网上政务平台的标准化、精细化、便捷化和协同化,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打破原来单一的政务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以网上办事为主要方向,实体大厅办理为重要支撑的多渠道服务模式,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转变,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新模式,着力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