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

快资讯
佚名
大数据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我们从数据库中挖掘数据,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到有价值的结论。数据是真的,分析的也没错,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根据结论进行的决策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呢,因为数据重分析,轻情...

大数据通常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在,我们从数据库中挖掘数据,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到有价值的结论。数据是真的,分析的也没错,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根据结论进行的决策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呢,因为数据重分析,轻情感,而情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东西。

我们能从大数据中分析出一个人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在人的真实欲望,理性压制,现实因素,不可控因素等条件下分析出来的,而一个人完全的真实需求,可能是不经意的细节或者一个手势,这是大数据分析不出来的,我们只有尽可能弄清真实需求,才能想办法满足需求。需求是什么?是欲望,伴随欲望而来的总是故事,总是等待被填补的空白,是人类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向往。

每天,欲望会发生几百次的变化,呈现无数副面孔和伪装。它可能表现为性欲、或对食物、酒精、药物等的其他的嗜好,它也可能展现为对金钱或地位的渴望,对归属感的需求,时而融入群体,时而展现自我的需要,对爱的需求等。我们渴望留住美好的过去,这是欲望,我们渴望未来的美好,这也是欲望。不用说,欲望是难以捕捉的。你以为捕捉到它了,它却慢慢消逝了。过了几秒钟,它又出现了。我们渴望的,就是我们以为缺乏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件东西,或者生命中的某段时间。

在被大数据占据的时代,后台可以根据人们的输入方式和错字数量,获取人类感受的准确率为70%,根据人们的大写字母的频率,判定用户信用等级的准确率为79%,但是,即便得到这些数据,也无法了解人类和人类动机。大数据可以从一个人的线上的购物数据中,分析出一个人的消费倾向,消费水平,甚至能预测出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可是,这个人线下不购物么,他买的东西,价值又是否和线上一样呢,要知道,线上线下,一个人是可以表现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里,线上行为和交流充满了潜台词和困惑。这可以被称为"面具赋予的自由"。上网的人都知道,我们包装数字化自我,偶尔匿名上网,创造另一个人格。跟现实中的我们相比,这个人格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至少拥有两个人格、两个栖息地:一个是真瓦实墙的家,另一个是个人主页。有时候它们是重合的,有时候又不重合。

大数据是数据,而数据重分析,轻情感。有时候,仅通过大数据,我们分析出的结果可能有偏差,而一个人的手势、习惯、爱好、厌恶、犹豫、密码等,则可能反映着大数据反映不出的情感,也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很多时候,我们整天盯着屏幕看,到处挖掘大数据,却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而有时候,这些越不经意的东西,其实越真实。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