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该如何应对?

快资讯
佚名
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的人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人们借助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但网上陷阱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如今很多青少年因为网络而受伤害或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该如何应对?...

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的人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人们借助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和知识,但网上陷阱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如今很多青少年因为网络而受伤害或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该如何应对?

1

危险关键词

盲目效仿视频内容

陕西西安一名8岁的男童因模仿短视频网站上“胶带粘门”的整人视频,导致6岁的弟弟绊倒摔伤;学抖音上的小姐姐浓妆艳抹,小女孩故作成熟说着“土味情话”……

抖音和快手是目前最火的短视频App,通过算法汇总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轮番轰炸。除了内容富有娱乐性,这类APP的好玩之处还在于参与感,让用户特别是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逐渐成瘾。但由于各种视频并没有合理分级与限制,甚至没有任何安全提示,大量包括危险内容的“整蛊恶搞”,以及各类少儿不宜的视频内容毫无遮拦地传播,孩子们很容易因模仿视频里的危险动作致伤,或出现早熟等现象。

网警叔叔来支招限制上网时长 灌输文明上网理念

家长应向孩子灌输文明上网的理念,网上网下言行一致,网上行为符合自己的现实身份,遵纪守法,不能任意妄为。同时,为了做到“防沉迷”,也应与孩子约定好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上课、学习时不能上网娱乐,控制上网时间,多参加社交和户外活动等。

2

危险关键词软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一位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妈妈荣女士因偶然观察女儿上网时发现,在女儿和其朋友们经常使用的APP中,“白丝袜、超短裙”的美少女,看似童真纯洁,却常常和“深夜的野外”“萝莉控来了”“迷失”这类充满诱惑性的标题联系在一起,图文内容中少儿不宜、不堪入目的画面比比皆是。于是荣女士只能采取坚决杜绝的办法,不让女儿的手机里再有这类App。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情况并不是偶然现象。今年上半年,媒体数次曝光了漫画和视频网站的网络乱象:快手上的争相晒娃的“少女妈妈”;bili bili网站上15岁up主播“科里斯”引导10岁女孩与他进行“文爱”(文字调情);“抖音”上一些孩子做着各种怪样子博关注……一时间“污”烟四起,网络变得乌烟瘴气。

网警叔叔来支招使用过滤软件 提升网络素养

家长首先要明白一点,当今社会,网络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家长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就严格禁止孩子使用网络,更应提升自身的互联网安全规则和技术措施。如了解孩子经常可能使用的网站,采用过滤软件将有害信息过滤掉,或关闭某些网站、新闻组和聊天组。控制上网时间,加密锁定不良网站,防止上网成瘾。同时也要提升孩子自身的网络素养,不浏览暴力、色情、赌博等非法网站,看到不文明信息、图片要立即关闭、退出,并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等。

3

危险关键词滥用钱财 行为失范

杭州下沙的郭先生因为13岁侄女充值网络游戏币一夜损失2万多;12岁女孩小晨偷用父亲手机,3天打赏男主播10万元;小学生沉迷游戏“王者荣耀”,偷用父亲支付宝购买装备;7岁男孩偷记支付密码,游戏充值刷掉父亲3万多元;“熊孩子”用奶奶2.4万元养老钱打赏主播……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飞速发展,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沉溺于各类直播平台,关于中小学生花费巨额充值游戏、打赏主播,甚至因为手机被没收以跳楼相逼、偷盗等行为失范现象的新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

网警叔叔来支招设置网银额度 树立正确价值观

各类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涌现,会对缺乏自制力的孩子的正确价值观造成冲击,家长必须有所警惕,做到未雨绸缪。如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了解花钱容易挣钱难,网上消费不能“任性”,不在网络直播和游戏中花钱,有消费需求要经过家长同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有wifi的环境中下载大文件和观看在线视频;为自己的支付宝、网银设置一个额度,同时防范木马病毒和钓鱼网站,告知孩子短信、微信里不明确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可能有木马病毒,手机收到的验证码也不要随意泄露,避免财产损失等。

4

危险关键词个人信息泄露 交友陷阱

小部分青少年处于叛逆期,现实中不愿与人交流,所以将情感寄托于网络游戏及网络交友等,同时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令骗子有机可乘。同时,“狼人杀”等游戏在学生中的走红,让许多中小学生与成人玩家混玩游戏、多人群聊,过早接触成人玩家的网络圈子,这也给不法之徒提供了犯罪机会,可能会导致线下见网友被诱拐、猥亵等安全隐患。

网警叔叔来支招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网上交友

不在网上公开透露个人姓名、电话、住址,学校等信息,以及自己的QQ、微信、电子邮箱等网络账号,也不要公开透露家长、亲属的个人信息;不与网友发生经济往来,不点击网友发来的链接和文件,不轻易与网友见面,多结交身边的朋友,慎用微信“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功能。

5

危险关键词网络谣言

17岁的张梅(化名),爱读书,性格开朗,理想是当一名新闻记者。可一向很用功,成绩名列前茅的张梅突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变得萎靡不振,写作业不积极,成绩直线下降。原来张梅在上网时看了一条网络虚假消息,讲某重点高校新闻系毕业生就业率几乎为零,新闻机构招聘的都是“有背景”的学生,并表示“用人单位潜规则盛行”,考大学还不如“有个好爸爸”。

上文中的张梅,差点成为网络虚假消息的受害者。但在网络世界中,却有部分青少年扮演着网络虚假消息、谣言发布者的角色。华商网曾报道,一条“六名罪犯越狱,在西安短短一个月时间杀害78名女性,强奸36名女性,抢夺财物700多万元”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贴吧传开,后经西安警方证实,该信息系谣言,首发者为未成年人,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网警叔叔来支招通过权威途径获取或核实信息

因孩子对于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低于成人,对于虚假信息危害度的评估不足,所以更要像孩子灌输应对网络谣言的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触犯法律边界的后果:不编造谣言信息;不轻信网上“小道消息”;未核实的消息不转发、不传播;在官方媒体和权威媒体获取信息,如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

预防网络诈骗小常识

冒充身份类欺诈

仔细辨别电话和网络里的对方身份;来电号码可篡改,回拨电话辨真假;注意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给骗子可乘之机;涉及转账、汇款等一律不要理睬。

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不随意点击网上链接;登录网站时,需核实网址是否是官方网站。

“公检法” 电话不轻信

收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或短信不要轻信;来电号码可篡改,回拨电话辨真假;不轻易给陌生人汇款转账;无法分辨时,向家长、老师或公安机关求助。

“货到付款”有陷阱

“货到付款”的包裹要谨慎签收,有疑惑的先联系发件人,无法联系的果断拒收。

随意扫码不可取 山寨WIFI危害大

不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明来源、不需要密码的WIFI不要随意接入,否则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发现不对立即停止,并报警求助。

(原标题:网警叔叔来支招:如何应对青少年上网5大风险)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