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越来越接地气

互联网
佚名
以往提及人工智能,脑海中总是浮现“高大尚”这三个词,认为那些黑科技只是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黑科技正迅速浸入我们的生活,且越来越接地气。 AI研究专...

以往提及人工智能,脑海中总是浮现“高大尚”这三个词,认为那些黑科技只是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黑科技正迅速浸入我们的生活,且越来越接地气。

AI研究专家周伯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I改变世界,越来越能“读心”,但作为研究者来说,更希望改变AI,让Al被人类所理解。

AI能做菜会“剁手”未来生活越来越“互联”

听说过无人超市,现在无人餐厅也要出现了:400平方米的无人餐厅,没有厨师,点菜后你可以全程围观机器人在后厨做出最美味的菜肴。机器厨师对调料、温度的绝佳掌控来源于它们跟八大菜系大厨学习了最适合机器人做的美味佳肴。热乎乎的大菜出炉后则由机器人服务员送到你的面前,等你下筷子。

AI高手晒出的黑科技让不少人惊叹,汽车里的玻璃水没了,冰箱里锻炼后补充水分的淡盐水没了,你的私家车和冰箱都能很聪明地第一时间告诉你,并且主动帮你网购“补货”;冰箱还会提醒你冰箱里鸡蛋要过期了,赶紧吃,吃完了自动下单买新的……人、车、家三大场景智慧互联在未来会塑造出我们更加方便的黑科技生活。

为八个月女儿用Al作诗人工智能越发有温度

AI能做的其实不仅仅是简单劳动和贴心服务,还能很文艺范儿地为你写诗。记者尝试输入自己的名字,形象定位和心情,Al立即为你写出了一首短短的很文艺的现代诗。周伯文介绍说,京东一位算法工程师是第一个尝试这个黑科技的,他通过AI技术为自己8个月大的女儿写了一首诗,小名咿咿的女儿第一个感受到了AI的温度。

Al是怎么写诗的?京东集团副总裁、AI平台与研究部负责人周伯文解密说,这是通过解析语义、理解意图、情绪识别来让AI理解人类,而通过内容生成、文本摘要、情感对话等技术让AI被人类理解。“AI可能会帮您写出更让女朋友心动的情书,亦或是帮助文字工作者从繁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对于不善言辞的人来说,AI可以帮你更好地表达”。

Al的温度还体现在智能冰箱上,刘强东曾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远在千里之外家乡的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冰箱里水果没了,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就能收到冰箱的“报告”,立即下单给父母送上门最时鲜的水果,这就是AI让游子展示的温情和孝心。

AI研究专家还将人工智能用在我们不常见的农业领域,比如周伯文介绍说,人工智能用于扶贫,可以利用无人机深入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双向流通运货;还可以用精准AI解决农业虫害问题,比如通过小范围长期天气预报,精准判断未来两周这里的农田可能会出现什么虫害;然后用无人机通过视觉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扫描,精准进行农药针对性除害,然后再用视觉技术去判断农作物上的农药颗粒够不够除虫了,够了就停止撒药。

AI走上订制化路线“数据隐私”是底线

人工智能与人有交互,在学习中需要人的数据的收集,那么现在关于大数据隐私也成为热门话题,做Al如何才能保护隐私不受侵犯?周伯文说,有一整套数据的监管和保护措施,“从业者要对数据和隐私有敬畏之心,这是从业者的必修课。”

与此同时,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在小众化技术转变,已经开始在尽量减低对数据的依赖。比如专门解读育婴问题或解答美妆问题的订制AI音箱,甚至现在还有尝试针对个人订制的AI音箱,可以通过几百句话未来可能是几句话就能学习模仿一个人的声音等等。这种定向的音箱需要学习的就是指定方提供的各类大数据,也可以减少广谱的数据使用,避免泄露隐私的风险。

此外,现在很多人都对“AI威胁论”抱有怀疑态度,作为AI研究大佬,周伯文表示,自己做AI研究20多年来,每一天的想法都在改变,AI的迭代特别快,很多年前做人工智能时很简单,是用机器模仿人,现在主要是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人,AI产生的方式与人类产生的方式不一样,跟人是不存在竞争的基础的,“人工智能是没有自主意识的,我个人也不会去做这方面的研究,短期内人工智能在创造方面没有超越和替代人的艺术创造的可能”。而周伯文认为,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与人的比赛,只是一个很窄的范围内的一个表象,这种机器人是强行记忆了大量数据的结果,并非是真正的主观学习能力超越了人类。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权威解读——

“黑科技”究竟是什么“黑”

现在,连“高科技”一词都仿佛落伍,“黑科技”成为大家日常使用中的“新宠”。29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语言生活白皮书”,其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专辟章节,解读“黑科技”的“黑”,究竟是什么“黑”。

《报告》指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黑”有八个义项,其中四个为形容词性义项:1.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2.暗,光线不足;3.隐蔽的,非法的;4.恶毒。

可以看出,“黑”带有中性或贬义的色彩意义,但“黑科技”显然不能这么理解。

《报告》分析了“黑科技”一词的来源。它最初源于日本动漫《全金属狂潮》,指超越人类认知范围或现有科技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及其产品。和日语比,汉语中“黑科技”所指的范围更广。一方面,它泛指目前难以实现但可能会在未来实现的概念科技;另一方面,也指已经实现但超越绝大多数人认知范畴的高精尖技术及产品。“黑科技”从日语中走来后,其含义经历了由“不可理解、不可实现”到“人类可理解、未来可实现”再到“已实现或部分实现,超出普通人认知范畴与接触范围”的变化。

“黑科技”什么时候开始火的?《报告》指出,“黑科技”从2011年开始成为检索关键词,2016年的普通网页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都达到峰值。2017年,更是一直维持在高位。而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数据来源的头条指数中,“黑科技”在2017年的单日最高热度值高达37.64万。

在语言上使用的“黑科技”,也“红”了。

教育部语用司、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2017年,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全面启动,机器翻译、智能语言学习、中华经典知识图谱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获批立项,汇聚250多个语言文字类数据库、资源库、语料库、服务软件等的“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正式上线。这其中,就涉及语音识别与合成,手语、唇语解读,自动翻译,文章写作和人机交互等“黑科技”。

但黑科技的“黑”,有时并不纯粹。《报告》说,有些“伪黑科技”借助热词包装,既没有理念创新,也没有技术突破。比如有些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只能进行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就宣称自己是“黑科技”;有些加了充电宝功能的日记本就敢叫“智能笔记本”。“这些欺诈性技术和产品会侵蚀真‘黑科技’的生长土壤。”《报告》强调,应该维护和促进各项真“黑科技”的创新发展,让科技造福人类。

(原标题:能炒菜会网购还能作诗人工智能越来越有温度)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