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何打赢高端智能制造攻坚战?

今日头条
佚名
智能制造浪潮正席卷全国,制造大省江苏与时俱进,紧跟党的脚步,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积极进行制造业改革,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全力以赴打赢这场制造业高端智能制造攻坚战。 一...

智能制造浪潮正席卷全国,制造大省江苏与时俱进,紧跟党的脚步,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积极进行制造业改革,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全力以赴打赢这场制造业高端智能制造攻坚战。

一、发展智能制造基础良好

江苏正在发展创新型经济,迫切需要在巩固提升制造业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瞄准未来方向和产业高端,积极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其中,智能制造就是江苏的主攻方向,江苏有信心、也有能力打造世界智能制造发展新高地,以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江苏发展智能制造具备诸多良好条件:一是产业基础好,制造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体系完备,行业门类齐全,在若干细分行业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是融合程度高,目前江苏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效益指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和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均居全国前列。三是支撑能力强,江苏有高校140余所,江苏籍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全国第一,丰富的科教优势意味着可观的潜在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四是发展氛围好,近代以来,江苏实业家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接受西方工业文明熏陶,先后创办一系列实业,形成并延续了注重实业的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成为集聚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最多的省份,这为制造业发展引入了强劲的动能与活力。省经信委统计显示,目前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苏南,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省商务厅统计表明,“十二五”期间,全省有56%的实际到账外资进入了制造业领域,与“十一五”相比这些外资制造业项目的智能化程度大多有了巨大跃升和革命性改变。过去五年,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

苏南地区是江苏制造业发展高地,作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批准的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球制造业要素集中、结构完善、协作紧密、资源节约、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地带之一。

二、各地集群“发力”智能制造

近两年,江苏各地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集群持续“发力”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走向中高端。

江苏积极推动苏南地区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以南京、常州为重点探索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新模式,积极申请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试点,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企业研发机构,加强智能制造自主装备研发和标准建设,推动智能制造软件产品研发,推进智能制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为工业企业服务力度,支持服务机构牵头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项目诊断,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提供商、智能制造软件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

南京以“八个一”工程建设智能制造名城。一是举办“一个展会”,即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二是成立“一个联盟”,已专门成立南京智能制造产业联盟;三是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四是发展“一批核心产业”;五是建设“一个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六是建立“一批创新平台”;七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八是出台“一个政策”,高标准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

常州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近年来,常州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力争3年内,重点产业整机产品的零部件自给率超过70%,实施30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100个以上市级智能车间,实施100个智能制造创建项目,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5%。

苏州近年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坚持“政社企”联动推动智能制造,推动“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型。积极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即重点培育10家智能示范工厂,加快建成200家智能示范车间,推动2000家企业智能装备升级,推广应用20000台工业机器人。到2020年形成10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无锡主攻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无锡围绕“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发展战略,以制造业智能化为主线,以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装备为主攻,着力推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

镇江近年来瞄准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从政策支持、应用示范建设方面做强实体经济。镇江市明确以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为突破口,建设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三、智能制造水平显着提升

当前,江苏省智能制造目标规划、任务体系、工作体系等逐步建立,试点示范取得积极成效,智能制造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代表智能制造、新型材料、新型交通运输设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9.6%,3D打印设备增长77.8%,新能源汽车增长56.6%,服务器增长54.2%,光纤增长42.4%,智能手机增长26.4%,太阳能电池增长25.9%。

截至2017年,全省累计有12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计划、26个项目获得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支持、2个项目入选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6家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6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73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共评定50家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230家省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59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已经创建智能车间388家,车间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比重达83%,智能装备联网率达86%。经过智能化改造,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资源能源消耗、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下降,绿色安全生产持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抽样统计,80%的车间建成后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以上,30%的车间建成后能耗降低20%以上、污染物排放削减10%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电商应用全覆盖,制造业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有力推动着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江苏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1、南京

2016年,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2%。2017年1至9月,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其中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在工业软件方面,南京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规模位居江苏第一。目前全市已有6家智能制造企业进入国家级试点。

2、苏州

近四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年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18%、全国的3%。目前,苏州基本形成包含智能设计、智能生产等多个环节的智能工业体系。据统计,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智能设计覆盖面为26%、智能生产为41%、智能产品为42%、智能管理超过85%。全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总数累计达到我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累计已达154个,总数稳居全省第一,车间智能化改造总投资达210亿元,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共约6300台。全市“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指数达137,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3、常州

2016年,常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40%左右,超过100只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拥有200多家国内外行业“隐形冠军”。成立了20多家智能制造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建设了我国唯一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平台。2016年,智能数控和机器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3.8亿元,传感器及相关产品产值约140亿元。在智能制造示范方面,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个,省级认定的示范智能车间43家,市级认定的智能车间(工厂)66家。

4、无锡

无锡市入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个,国家纺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研究与试验验证平台1个,全市55个车间被评为省示范智能车间,数量列全省第二,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49家企业入选省级示范和试点企业。

5、镇江

镇江初步形成以“海陆空”整机终端产品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以高性能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这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目前镇江共有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3个,大全集团、恒顺集团、天宫集团等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工厂试点示范。

(原标题:智能制造:江苏为何成效佳?)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