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乱用衍生“价格歧视” 消费者防不胜防

信息化观察网
刘梦丽
最近,大数据算法识别成了公众控诉的对象,“捆绑服务”、“价格歧视”、“杀熟”这些敏感字眼屡见不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惊喜,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

最近,大数据算法识别成了公众控诉的对象,“捆绑服务”、“价格歧视”、“杀熟”这些敏感字眼屡见不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惊喜,我们每天都在产生数据,创造大数据和使用大数据,但大数据如果被互联网企业不当使用,将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只是你仍浑然不知。

大数据杀熟已成惯例

“大数据杀熟”这波暗黑操作被网友曝光了,网友“廖师傅廖师傅”微博分享了自己两次被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的经历:1、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2、预约一辆普通的网约车,但平台却派来了一辆七座商务车,平台反馈信息是因普通车型用车紧张,七座商务是给“特别用户的特惠待遇”,说是按照普通型收费,结果价格还是“商务型”。

“廖师傅廖师傅”的吐槽在微博上引起了强大的共鸣,不少用户这才发现自己也曾被“大数据杀熟”,利用平台老客户的消费习惯,通过大数据识别,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在巨大的价格差诱惑下,看来很多企业都未能抵挡诱惑。

“差别定价”扰乱市场秩序

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精准服务的确让我们省了不少心,区域、类型、价格、喜好等等被细分的很清楚,用户不需要在平台庞大的信息流中盲目的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只需要根据需求搜索,平台会自动帮助用户筛选你所需要的产品和信息,让用户进行优中择优。大数据不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聪明智慧,但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行价格歧视之实,并以此来赚取差价,这种杀熟行为确是违背了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初衷。大数据杀熟的背后是每个人都被标签化,动了歪心思的大数据,总会在无意中套路你。

大数据是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客观技术,但使用者的贪欲让大数据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利用大数据算法为用户推送不同的价格信息,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进行差别定价,数据利益带来的欲望,正在逐渐吞噬大数据造福社会的功劳,互联网企业滥用数据的乱象不该再继续下去,用户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就目前来看,大数据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无孔不入的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被数据所有者滥用,将会损害用户的个人利益,如何处理好与大数据的关系,保证用户的数据权利,大数据长足发展必须要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当然,大数据被违规使用跟市场监管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大数据杀熟”衍生的问题已经凸显和折射出市场监管的缺失,“差别定价”带来的“杀熟”现象已然扰乱了市场发展的正常秩序,大数据时代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这种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别让消费者被大数据“套路”。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