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带来艺术创作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佚名
来的人工智能研究试图深入探究人脑中产生语义的布若卡氏区和解析语义的韦尼克区,来搞清楚人脑的语言处理机制,从而促使机器主动发现和捕捉信息,并且通过提高硬件传输速度、分辨率及稳定性,来增强计算机运算能力。...

来的人工智能研究试图深入探究人脑中产生语义的布若卡氏区和解析语义的韦尼克区,来搞清楚人脑的语言处理机制,从而促使机器主动发现和捕捉信息,并且通过提高硬件传输速度、分辨率及稳定性,来增强计算机运算能力。这项研究可能将使人工智能逐渐拥有灵感、预知、本能、直觉、自尊、情绪、潜意识、性格、创意等以往仅属于人类的感性认知结构。艺术这块原本为人类专属的领地,也会被人工智能所侵袭,但这种发展所遵循的正是“天才并不意味着天生如此,它也必须依赖大量的后天经验”这个现代性判断。“习得”成为深度学习的理论依据,人性亦是经验的产物,智能开发的目标不是片面追求效率。当这个愿景实现之时,艺术创作将是人类对抗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座堡垒”的传统性判断将失效。日本数字艺术家猪子寿之及其TeamLab团队打造出的拟像化“超真实”自然景观令人惊叹,它有别于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波德里亚的悲观主义视角,并非导向忧郁的冷记忆,而是透发着温暖的正能量。

人工智能全面侵入社会领域,回应了半个多世纪前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即信息”。人类在拥有了人工智能这种高端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及其传播。对社会而言,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不是各个时代媒介传播的内容,而是各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技术的性质及其所反映出的未来变革的可能性,美学领域亦如此。

人工智能嵌入艺术,诠释了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言,没有预成图式就没有艺术。艺术是技术进步的体现,而非某个时代和地区的表征。人是最重要的,技术是人的延伸,照此逻辑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是最重要的,人工智能作为媒介是艺术家的延伸。只有艺术主动参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这种延伸才是人类自我的,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异己。因此,艺术家大可不必担忧和畏惧人工智能会取代一切,因为我们仍然葆有对美的最高认知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并且借助人工智能来回应社会对具体问题的关注,最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高度智慧化的艺术情境亦是人类更好认识自身的一面镜子,它也会在艺术大众化的浪潮中凸显出科技的哲学价值。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智慧型艺术商业将极大满足人类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憧憬,也将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美丽新世界。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