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大战:城市大脑 PK滴滴智慧交通

今日头条
佚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阿里云和滴滴纷纷开始试水智慧交通。至此,阿里、腾讯之间的大战又拉开了序幕。 当根基稳固之后,便是发力之时。 滴滴智慧交通战...

近年来,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阿里云和滴滴纷纷开始试水智慧交通。至此,阿里、腾讯之间的大战又拉开了序幕。

当根基稳固之后,便是发力之时。

滴滴智慧交通战略,信号灯是切入口;阿里云城市大脑大数据战略,信号灯也是切入点,尽管智慧交通和城市大脑规划发展上并不完全相同,但就当下,他们对飚了。

经过一年的技术与市场尝试和铺垫,2018年将是阿里云城市大脑与滴滴智慧交通的大争之期。

滴滴于2018年1月25日正式发布“交通大脑”,已在全国20多座城市进行部署,从智慧诱导屏、智慧信号灯等智慧交通着手。

阿里云城市大脑在浙江省内成功布局之后也于2018年向省外、甚至是向国外拓展,相继在重庆、西安,包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落地。

城市之争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拥堵亟不可待。阿里云和滴滴经过一年的试水之后,2018年将开始城市大脑和智慧交通业务复制。

2017年,阿里云以浙江省为根据地,相继在杭州市区、萧山区、余杭区,苏州、衢州、乌镇落地。从阿里云城市大脑目前的落地形式来看,主要通过与政府合作,从上至下来拓展市场。无论是杭州,还是重庆、西安等城市都有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撑。整体上来看,其业务拓展存在特殊性。

2017年我们就开始讨论阿里云城市大脑向省外复制的可能性及复杂程度,2018年伊始,媒体相继爆出与重庆、西安、马来西亚等地签约城市大脑项目。走出浙江,城市复制趋势明确。

再看滴滴,自2017年3月在济南首次建设智慧信号灯之后,相继在武汉、成都、贵阳等20多座城市落地。截止2017年底,滴滴优化超过1200个信号路口,发布并上线100多块诱导屏产品、2条拉链潮汐产品,上线滴禹平台,实时反映50个城市交通运行情况。

滴滴信号配时优化逻辑具备可复制性,赛文交通网在2017年底对滴滴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刘向宏专访时提问滴滴智慧交通的城市适用范围,刘向宏表示原则上有滴滴车辆的城市就可以进行互联网+交通信号的优化配时。

据了解,滴滴2018年将计划优化10000个路口。推测一下,滴滴2017年优化超过1200多个路口,与20多座城市合作,那么10000个路口预计将在160多座城市落地。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阿里云和滴滴都在将智慧交通业务向更多城市拓展。圈地城市之争不可避免。

人才之争

阿里云和滴滴在各大城市快速复制业务的同时,需要落到实处的是过硬的技术与专业的人才。

首先,业务拓展需要更多人才。当每一项业务在一座城市落地,紧接着便是服务的开始,只有人才的跟进才能保证优质的服务。

其次,进入智慧交通需要更多行业人才。如果要真正的融入智能交通行业,就需要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与行业对话,与用户对话,从而了解行业痛点和用户需求,对症下药。

第三,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也开始发力信号优化、人工智能和精细化交通管理业务,除去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之间也存在人才之争。

在当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信号优化、互联网+交通行业专业人才身价也不断上涨。

过去一年,滴滴在交通行业人才招揽上下了大功夫,成立智慧交通FT团队,引援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刘向宏。过去几个月,更是不断从行业中挖掘专业人才,岗位遍及技术、市场、传播和管理,对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发展智能交通的决心和对交通专业人才的渴求可见一斑。

“落地”之争

何为落地?即行业用户对阿里云和滴滴智慧交通业务的认可。

整体就互联网公司进入智慧交通领域来看,阿里云和滴滴并不能得到全行业人的认可,口碑上被认为是浮夸多一些,对专业的理解不够专业。

那么,获得行业的认可首先要做到几点。

第一,对交通行业的理解。行业组织架构、专业分类、产学研机构状况……只有深入了解行业,才能找到正确的人,才可能做正确的事。

第二,了解用户需求,针对行业痛点,需要做切合需求的应用。交通是个复杂系统,改善交通需要真实的解决方案,而不能行概念之风。

第三,行业文化的融合。当下的社会,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就像龙卷风“大而炫”,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快感,报道中习惯用“颠覆”、“革命”,就像行业内有人吐槽“互联网企业走过的地方,小企业横尸遍野”,足以显现互联网企业的强势。

而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似乎正应了“传统”这个词,谨慎,低调,不善宣传。互联网企业与行业的结合,需要互联网企业再低调一些,行业视角再开拓一些,中间层寻找文化融合。

实际上,除去偏见和利益冲突背景下的评论,智能交通行业对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交通领域充满期待,期待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数据及互联网思维上的优势,为行业带来真正的改变,帮助交通环境的改善。

合作伙伴之争

“合作共赢”是古往今来的战略。合作伙伴不仅能取长补短,还可以借势发力。

在城市大脑建设初期,阿里云就联合了13家企业,目前的杭州交通小脑也主要由中控信息、银江股份以及海康威视等企业共同完成项目。互联网企业缺少对交通行业的理解,而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正好补充了这一短板,真正落地的项目离不开二者紧密的合作。

在过去一年的市场业务拓展中,滴滴已经与多家交通信号控制器厂商及信号优化服务商,包括振业优控、易华录、南京莱斯、海信网络科技、重庆攸亮、海康威视、多伦、上海骏码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进互联网+智慧信号灯的升级换代。

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在行业深耕多年,产品遍布多个城市,与之合作,也是互联网企业将业务快速复制的一条捷径。

过去一年,无论滴滴还是阿里云的智能交通业务拓展都是以我为主,主动出击的模式。

与传统企业的合作,除去补充了互联网企业的专业短板外,传统企业拥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也可以带动互联网企业走进更多的城市,事半功倍。

合作伙伴的多少,合作的深度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城市复制速度重要的影响因素。合作伙伴之争是谁先具有先机结果之争。

结语

城市竞争、人才竞争、合作伙伴竞争等,注定这是一场激烈的圈地之战。谁是王者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有更多的城市能引入互联网+交通发展模式,以期待在不断的试错中,为传统交通管理和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原标题:阿里云城市大脑 PK 滴滴智慧交通)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