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3D打印+开启“智能制造”私人订制时代

华商网
佚名
创新引擎是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新能源新材料和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短短几年时间,3D打印产业在渭南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

创新引擎是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渭南高新区以新能源新材料和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短短几年时间,3D打印产业在渭南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转变。如今,园区不仅创立了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全国第一所3D打印培训学院“四个全国第一”,还形成了融原材料研发、工艺设计、技术培训、装备制造、市场应用和网络营销为一体的3D打印全产业链,未来,渭南3D打印在全国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

1月28日-29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举办,来自该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300余人,通过开展“国家增材制造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意见征询会等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会上,卢秉恒、孙伟、左世全、黄卫东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现场把脉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进展及产业发展趋势,解读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及“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专项等国家政策。专家学者就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广泛应用等方面及产业发展在渭南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交流讲座。

据悉,在增材制造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渭南高新区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技术链、完善资金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个环节,在实践中创造出渭南3D打印“6+1模式”,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

近年来,渭南高新区在增材制造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累计投资7亿元,先后建成了460亩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50亩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和西安交大、西工大、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拥有陕西增材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3D打印金属粉末中心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成功孵化了陕西增材院、陕西智拓、陕西聚高、渭南领智、渭南鼎信等65户企业,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产业化工作目前处在国内第一梯队。

大会还组织相关与会人员及嘉宾走进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基地,为园区3D打印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现场授牌 2020年产业实现收入100亿元

1月28日上午,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上,渭南高新区3D打印培育基地被授牌“中国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渭南产业化基地”,并就3D打印项目进行集中签约。这是高新区3D打印产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3D打印及关联产业发展迈入了新台阶。

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姜通介绍,近年来,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并逐步形成了部、省、市、区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渭南高新区举办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化推进会、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及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共同探讨3D打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组建了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首期2.5亿元创投基金正式运营;先后组建了渭南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D打印培训学院、3D打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陕西恒通等20多家企业已经入驻投产,基地7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市场应用推广,打造了渭南3D打印品牌。

“我们通过‘6+1’的六大体系+一支人才队伍建设,六大体系包括产业化协同创新体系、投融资保障体系、产业化承载体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诚信高效的服务体系、部省市区联动共建体系,来实现发展。”在论坛会上,姜通就渭南发展3D打印产业的缘由及发展模式,下一步发展规划与专家学者进行探讨交流。

他介绍,目前,除460亩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外,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2018年4月将投用,占地53亩,48300平方米,分为六栋标准厂房和一栋综合楼,该项目今年4月份全面竣工投用。这只是初创区,还有1000亩成长区,正在编制,2018年年底开始启动实施。

此次大会,《渭南高新区贯彻实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18-2020)》发布,发展目标计划2020年引进孵化企业300家以上,产业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以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值100亿元。让3D打印产业年均增长率快速提升,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而渭南3D打印产业发展重点基于3D打印专用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包括金属树脂、陶瓷、碳纤维、混凝土等一系列的专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重点培育引进。

“3D打印数据处理方便,现在正在筹建3D打印大数据中心,未来要投入重头资金一个是材料基地,以此支撑产业发展,包括三维所苗、自动控制、医学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集中在3D打印技术应用方面,强化技术推广和市场应用项目。”姜通说。

1月28日上午,在渭南3D产业园的展示区,一块块3D打印PEEK植入体吸引了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们,据了解,3D打印的护心板、肋骨、胸骨,目前已经运用到临床医学中。

陕西聚高增材制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他们用聚醚醚酮(以下简称“PEEK”)材料打印的护心板植入体已于2017年8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植入到一名8岁男童的胸腔,目前情况良好。

而3D打印走进日常生活、玩具、鞋也已屡见不鲜,在2017秋冬季,部分鞋履品牌已出售3D打印运动鞋,当客户进入一家鞋店,只需要走几步或跑几步,几小时后就能拥有一双私人专属鞋。

作为一家高性能非金属材料3D打印完整方案提供商,陕西聚高自入驻渭南高新区以来,共完成PEEK材料3D打印肋骨假体植入手术3例,胸骨“外壳”植入手术2例,接下来还会配合4例外科手术,不断刷新3D打印PEEK临床应用高度,探索3D打印PEEK领域方向创新。

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锋提及此次年会的召开,连连点赞。他说,年会的召开,为同行之间技术交流,经验分享提供了平台,大家通过专家学者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让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通过联盟的年会推广“3D打印+”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依托这个平台,让企业之间互通互联,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和成长。

据悉,渭南高新区自企业入驻之日起,积极为企业提供从企业注册到市场开拓等各方面完善的服务,为技术团队提供包括场地、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杨锋称,“正是由于渭南高新区在企业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入驻蓬勃发展的今天。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争创更大辉煌。”

提及3D打印能否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杨锋称,3D打印可以与各种产业进行结合,比如新能源电池的软连接、底盘轻量化、内饰板、空调系统模具、传统汽车发动机缸盖的铸造等等,与新材料的结合就更加深入。

以3D打印设备生产、3D打印材料研发生产、3D打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坚持创新技术链、完善资金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4个环节,主动将3D打印技术植根当地主导产业,以“3D打印+”模式展开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渭南高新区开启了“智能制造”的新时代。结合发展实际,高新区明确提出了围绕3D打印产业化示范及应用推广为重心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3D打印+航空”“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致力于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产业技术难点、痛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的中小科技企业。

人才是关键 资金技术支持吸纳专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带来的全新思维,让渭南传统农业大市考虑怎么创新,怎么发展产业,怎么有效创新创业。”论坛会上,姜通说道。

从2014年起,渭南市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新材料专项,支持3D打印园区。2018年起,高新区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3D打印发展专项,包括对进驻的团队项目、人才、科技创新、企业整体发展,还有相关的一些系列活动和补贴,建立系统的政策支持。通过精准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等。

园区目前有100多名博士、30多名教授作为支撑园区人才体系,与渭南技术学院建立3D打印创新学院,为3D打印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同时,为了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渭南高新区主动搭建平台,以奖励、补贴等形式,每年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和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资助和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不断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吸引、留住人才的凹地效应,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渭南高新区。

1月28日上午,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增材制造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郭超表示,此次大会聚集了行业大亨,为该行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瓶颈进行了剖析,同时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指导。从各级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参与企业受益匪浅。另外,作为一家天津地区的企业,了解到渭南市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及吸纳人才及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规划,下一步将通过细致考察,希望能与渭南3D打印产业园区达成诸多合作。

此次高端论坛的举办,不仅为行业交流提供了平台,也力争2020年,渭南3D打印培育基地要在全国开展100个以上应用范围较广、实施效果显著的试点示范项目;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若干产业集聚区;培育2-3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