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艺人借助互联网增收

新京报
佚名
1月23日下午,“非遗扶贫新经济”圆桌论坛暨唯品会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在京举行。会上,唯品会提出“非遗扶贫新经济”概念。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电子...

1月23日下午,“非遗扶贫新经济”圆桌论坛暨唯品会非遗万物立春公益专场在京举行。会上,唯品会提出“非遗扶贫新经济”概念。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推动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让手艺人借助其自身技艺返乡就业,增加收入。

免费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等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非遗多散落于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自身保护与传承的能力有限。与此同时,非遗保护多停留于政策扶持和学术研究工作或影视作品中,广大的消费者无法切身感受到非遗之美,非遗也不能充分渗透到现代生活场景中,相关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介绍,他们通过开通电商扶贫平台唯爱工坊,在青海、贵州等地为有传统非遗技艺的贫困手艺人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邀请知名设计师进行浸入式体验和创作,将传统美学进行重构,让非遗产品更具时尚性与生活实用性。后期,还免费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质检、线上营销运营、物流配送等支持,在唯爱工坊电商扶贫频道上进行零利润售卖。

黄红英表示,非遗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应该只是将其看作类似濒危物种保护起来,而是应帮助其重新焕发活力,获得普通消费者的认可,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三至六成销售额回报贫困手艺人

贵州织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宁坦言,当地人口总数为120万人左右,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46%。截至2017年,仍有近13万未脱贫。结合当地蜡染、刺绣等民族手工艺品种类丰富的特点,与唯品会的扶贫项目合作,已帮助部分手艺人实现创业。

黄红英说:“商品销售额中30%-60%是直接回馈给贫困地区的非遗手艺人的,未来还将逐步实现每件产品附有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了解非遗商品背后的手艺人信息及获得的报酬情况。”

剩下销售收入则会被用于后续运营,包括帮助非遗手艺人参加培训、学习以提高技艺水平、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等,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收入多了腰板都挺直了”

来自青海的土族阿妈祁生敏介绍,土族盘绣,因做工精湛,针法独特,具有很高的美学和收藏价值。但碍于做工费时又费力,加之原始成品缺乏实用性和时尚感,过去多拿到旅游景点处进行零售。也因此,很多年轻的土族女子放弃了这项技艺,在农闲季节选择外出打工。

现在在唯品会唯爱工坊平台上,每卖出一件199元的盘绣T恤,除去原材料,制作成本及合作社营运成本之外,祁生敏能得到70元的报酬。按照每人两天可以绣3件T恤来计算,一个月就会有3000多元的收入,“有这样的收入之后,在家里腰板都挺直了”。

如今的祁生敏已是“青海盘绣合作社”的技术带头人。她介绍,现在家乡里已有越来越多的妈妈加入盘绣制作,选择通过传承土族独有的技艺来创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