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大势天下

信息化观察网
易朝晖
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这个大势,就是我们已经处于以移动互联网为基本载体的泛金融时代。移动互联所带来的变革,不只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某个公司、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而是每个人...

所谓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这个大势,就是我们已经处于以移动互联网为基本载体的泛金融时代。移动互联所带来的变革,不只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或者某个公司、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而是每个人周围的关系,每家企业周围的关系,这些关系将催生全新的组织结构、全新的客户关系、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流程及与之对应的全新的生态环境。

银行自诞生以来几百年间,获客和增收就是主旋律。银行传统是通过网点来获客,后来增加了网银和手机银行等渠道,但后两者渠道目前还是以服务存量客户为主。Brett King在他的《BANK3.0》中预言未来银行的模式将彻底取消实体网点,所有的业务都将结合互联网的模式来进行,银行不再是客户要去的地方,而是实现客户需求的场所。银行将通过移动设备在虚拟世界中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满足客户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办理业务的需要。从中国目前的大环境来看,Brett King关于未来银行实体网点消亡的观点还是过于激进,实体网点固然有其高成本的一面,但其牌照的稀缺性及作为对客户一个极其重要的接触渠道,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至于实体网点如何转变组织形态和运营方式,通过变革包括移动技术手段实现网点的转型,那是另外一个大的话题,在此不再赘述。但目前主流人群已形成对互联网的依赖,主要通过互联网(包括移动设备)完成对自己账户的管理,而不愿再去银行网点已成不争的事实。在此大趋势下,银行如何去获客和增收,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如何通过移动金融更好的感知客户黏住客户,是摆在每个银行面前的课题。在消费金融时代,移动金融正成为所有金融企业赢得客户的主战场,是所有金融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而从目前国内银行的发展来看,不同的银行也处于不同的移动金融发展阶段 : 有些银行对移动金融的布局和发展没有深度理解,只是简单的将网上银行产品和服务照搬到移动App上,服务的客户都是银行自身的存量客户,我们称之为移动金融1.0阶段,主要特点是将计算资源转向App,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所存在问题是客户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客户价值挖掘不大。有些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大部分消费场景的电商化移动金融平台,借助移动App为大部分消费场景提供移动金融服务,成为存量客户移动互联网消费的重要入口,通过消费分期、服务手续费、商家返利、零售商品差价等方式赚取利润,我们称之为移动金融2.0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消费场景移动化,并提供基于消费场景的金融服务,多种营收方式,移动App创造商业收入,提高客户消费体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用户画像(移动互联网客户行为数据+大数据分析平台)、精准营销等。而未来移动金融3.0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提供平台服务,面对所有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和企业,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客户各类需求的场景服务,整合客户需求的价值链上的业务环节,打造移动金融生态圈,形成统一移动门户,利用流量和数据赚取额外利润。

作为金融企业,首先通过分析移动金融的发展进程,有助于在规划发展移动金融时审视自己所处的阶段,站在业务与技术的不同角度去审视移动化转型的真正业务价值所在,并基于业务的视角去梳理目前哪些业务适合移动化,分析未来有哪些场景适合移动化,从业务战略和业务架构层面形成移动化的解决方案是其关键。

其次,需要设计和选择适合的移动金融平台总体架构来实现移动化的业务战略和目标。移动化总体架构自上而下可以分为业务角色层、银行标准流程层、银行业务组件/通用功能组件层、基础技术组件层、接入汇聚层。我们认为移动化总体架构与传统架构最主要的区别是一套以“人”的视角构建的角色服务平台而非仅以IT能力视角建立的系统架构。对内部用户而言首先应该是信贷员、客户经理、大堂经理、支行长等按特定角色的特定行为场景为视角形成应用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行为需要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设计以及跨应用进行功能重组。而不仅仅是移动OA、移动BI这样传统系统的移动化迁移。对外部客户而言不应仅是手机银行这样的新渠道,而更多应该是以客户个性标签细分成如:商旅客户服务平台、golf客户服务平台、电影爱好者服务平台…,针对客户广义需求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适配客户使用场景,这些其本质都是建立在一套人物标签化的设计思想下的:行内用户注重的是其工作职责标签、行外客户注重的是其兴趣需求标签。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规划的目的,就是要将用户体验与用户价值至上的目标在整体架构中充分体现。因为只有实现了客户能够快速清晰的感受,有针对性的价值、用户愿意使用这个的前提,提升效率、建立新型客户关系、业务创新、获取客户行为数据等后续目标的实现才不是“空中楼阁”。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长效机制,以迭代的思维以角色为视角对用户行为场景进行持续研究、对用户体验进行持续优化。在技术上要对持续设计产生的高频需求,有快速灵活的响应能力。将传统IT所形成的应用能力、业务流程迁移至业务组件层,逐步解耦,逐步颗粒细化以服务的形式支持业务角色/场景层产生的设计需求。也利于支持业务创新、角色职责变化引起业务流程再造。将共性需求通用功能规划在通用组件层为业务角色/场景层所服务,在建设过程中注重需求抽象和积累。将移动化所需的基础技术组件规划至基础技术组件层,注重性能和稳定性。同时针对移动化特点对安全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所需的安全组件进行统一建设。对于数据体系要对每个应用需要建立用户行为采集嵌入、用户反馈渠道设计、数据集中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建设作出明确规划和要求;新型客户关系面对的是客户的广义需求而不仅仅是金融需求,业务创新也涉及跨界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以开放的模式广泛整合外部资源。所以需要在接入汇聚层进行整体规划,以利于快速灵活进行外部资源整合。

最后,在移动化建设的方向上金融企业要有一个建设路径图,遵循分阶段分步走的策略,持续进行业务价值的迭代释放,递进式的平台建设,在过程中优先关注用户体验.事实上,在银行的移动化建设领域,用户体验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对银行业务的完整的理解和对移动互联网设计的结合体,其核心就是面向用户角色服务的用户体验模型。

以上这些观点也是我们团队在多年的移动化建设实践当中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知易行难,只有投入这个剧烈变革的移动大时代,满怀激情的拥抱这个大时代,我们才能在时代大潮下站立在浪潮之巅。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