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将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中国经济时报
佚名
长春以工业而闻名,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学会转型,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这...

长春以工业而闻名,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工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学会转型,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这是长春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支撑,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带动和保障作用。所以,长春的工业如何走好转型创新之路,至关重要。”长春市工信局局长李维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感叹说。

2017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长春成为首批获批的试点示范城市。“对长春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李维彬对本报记者说,“它意味着,长春将由‘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

把高端化、智能化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吉林发展看长春,长春发展看工业。为了能让长春工业全面振兴发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了要立足吉林看长春、走向全国看长春、放眼世界看长春,加快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的战略部署。可以看到,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长春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那么,具体该如何转型和升级呢?李维彬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从内涵和目的上讲,转型,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快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全面优化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的优化提升。”

李维彬告诉本报记者,在推进长春工业转型和升级上,长春市工信局分别做了五方面工作:在推动工业转型上,一是推动工业向内涵发展转型;二是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三是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四是推动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五是推动工业向服务化发展转型。在结构升级上,一是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二是不断优化技术结构;三是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四是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五是不断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智能制造’作为长春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我们的目标很清晰明确,那就是做强汽车、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做优轨道客车、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李维彬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制造”上,近年来长春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掌握被称为“高铁大脑”的列车网络控制技术,打破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技术垄断;“吉林一号”创下了我国第一颗商用卫星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等多项“第一”;长春瑞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吉林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成功研发了数控叠板切割机器人和H型组对机机器人,两项成果预计2017年可实现批量生产,预估经济价值超过5000万元。这些成果,都彰显着长春正一步步走入“智能制造”时期。

长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还告诉本报记者,下一步,长春市将重点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光电装备、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全力打造100个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型项目,项目总投资174.5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56.5亿元,培育一批精、专、特、新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着力打造有长春特色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计划到2021年,长春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12%,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80亿元。

不难发现,“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高端产品的不断涌现,正在为长春的经济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以试点示范建设为契机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2016年是长春市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我们以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契机,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全力推动长春市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在东北地区的率先企稳回升。”李维彬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果后,这样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示范作用,正逐渐成为长春市工业转型升级、打造“智能”长春的重要推动力。例如,在试点示范项目的引领下,今年长春市在建工业项目达到了5385项,比去年同期多1475项。

李维彬告诉本报记者,自今年年初以来,吉林中粮生物、奥来德光电、吉文汽车、一汽解放、中誉集团、宏源防水等6户企业获得了国家专项资金支持近1亿元,这是过去五年长春市获得工信部专项资金支持的总和,有些专项申报还实现了零的突破。

同时,借助试点示范作用,长春市工信局还开始了全市企业的智能化改造。

“我们先后深入通用机械、北方灌装、金沙数控、大正博凯、众升科技、一汽富晟、一东离合器等智能制造企业,了解了企业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成效,并总结了许多经验,这对后续的智能化改造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李维彬说。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化改造工作中,长春市工信局与长春浪潮公司合作,创建了长春工业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平台建设整体方案已经形成,即将正式运营。同时,长春市工信局还与一汽富晟集团、清华大学国家CIMS中心等合作,谋划成立长春智能制造研究院。据了解,目前筹建方案和框架协议已经形成。

此外,长春市工信局还以试点示范,助推精准服务破解问题。

“我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李维彬向本报记者解释说,“一是请上来。我们先后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市政府机关会堂举办两次大规模的专题辅导报告会,聘请专家教授对全市工信系统的领导干部、城区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二是走下去。由长春市工信局副局级以上领导带队,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参与,组成小分队,走进县(市)区、开发区,送‘中国制造2025’下基层、下企业,通过实施一对一、个性化的把脉和诊断,解决企业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而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长春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8452.4亿元,同比增长9.9%,累计实现增加值2161.3亿元,同比增长9.4%。在副省级城市,长春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第五。

同时,在产业结构上,2016年,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663.3亿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9%,比2012年的13.2%提高了4.7个百分点。同时,长春全市地方工业企业产值与一汽产值比例由2012年的56.2∶43.8调整到2016年的57.4∶42.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长春正发挥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现着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长春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转型

一是推动工业向内涵发展转型。经过多年的调整,长春市工业已经建立起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业资源深加工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近年来,长春市在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发展的九个产业,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不断改善和提升长春市工业的整体素质,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推动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主要是围绕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以打造东北智能制造基地为目标,争取并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长春市的科技优势,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为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长春市工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推动工业向少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运行方式和消费模式方向转型。

四是推动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长春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五是推动工业向服务化发展转型。

长春市提出要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战略,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长春市大力发展了制造维修、物流服务、信息服务、批发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及教育服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及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升级

一是不断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长春市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轻工业,不断调整长春市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同时,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促进长春市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二是不断优化技术结构。长春市紧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不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长春市工信局成立了三个专门服务大企业集团的协调服务办公室,全力推动发展了一汽集团、长春客车股份公司、大成集团、亚泰集团、皓月集团等一大批规模总量大、行业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同时,通过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一大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每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超达2万户以上。全市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四是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长春市注重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特色相结合、与城镇发展相结合、与资源禀赋相依托、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避让防碰撞,着力调整产业布局;坚持高位统筹,注重空间节点布局,确定了东南—西北发展生态产业,西南—东北发展工业产业的X轴总体生产力布局。

五是不断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针对长春市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国内市场潜力远未充分发掘的“短板”现象,一方面,坚持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不断提升长春市工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组织、大力支持企业利用各种展会,拓展市场。

(原标题:以“智能制造”打造“智能长春”)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