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强音”

贵阳网
佚名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片式电感应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让生产线变得“聪明”“好学”;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建成的...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与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片式电感应器生产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让生产线变得“聪明”“好学”;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建成的机匣分厂数字化制造系统和结构件分厂作动筒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了提产增质降耗的“智慧转身”;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建设“大数据+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智慧锻造工厂,争当世界先进锻压技术应用研究的领跑者……

2017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高新区的“千企改造”项目亮点频现。这背后是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奏响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强音”,以大数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努力和尝试。

作为贵阳市发展大数据和高科技产业的“排头兵”,高新区通过政策支持、宣讲调研、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找准企业痛点,助推企业发力智能制造,精准帮扶企业提质增效,为贵阳市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高新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实施“千企改造”工程规上企业40户,占所有规上企业的90.9%。为推动“千企改造”,高新区不仅成立了由工管委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千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进行宣讲的“千企改造”专班,而且专门组织航天云网、中国信通院、航天三院304所、航天二院706所等省外优强智能制造应用解决方案企业的10余位专家前往中航发黎阳、林泉电机、振华新材料、航宇科技、雅光电子、博大智能等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现场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寻找企业痛点。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企业痛点、难点,高新区组织专家团队从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车间综合生产管理自动化改造、加强应用机器人技术,系统集成化、研发自动化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24项,均被企业采用。

为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高新区在辖区内筛选出16家企业,组织实施“大数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计划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形成有效、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在制造业其他领域进行深入推广与应用。

同时,依托贵州工业云平台,为政府统筹决策提供支撑,推动工业经济由经验管理向数据决策转变;通过与华为公司合作共建软件开发云共享平台,使中小企业共享华为软件云软件开发工具、技术成果、技术标准等;通过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合作,打造人工智能开源软硬件共享平台,免费给落户贵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降低研发成本。

为方便企业顺利改造升级,高新区建立专员包保责任制,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全程跟踪指导,简化审批流程,强化审批衔接,不断提高建设手续办理效率。此外,在资金上给予扶持。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区共计有51户企业、72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1.17亿元,财政资金比例为100%。(下转6版)

(上接1版)从2017年起,高新区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作,激励企业加大在智能设备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高新区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2016年全省工业及大数据信息产业项目银企对接会中,高新区共有18个项目被列为签约成果,可签约项目金额共计19.07亿元。

一年多来,高新区“千企改造”已逐步从方案制定、政策准备向落地实施深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至9月,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500万元口径工业投资28.2亿元,其中2017年“八个一批”工业龙头项目完成投资14.25亿元。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