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转型智能制造? 不要轻视“流创新”

四川日报
佚名
10月31日,博世力士乐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在成都经开区投用,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前来参观。 成都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西部树立制造强市典型的使命。但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向智能...

10月31日,博世力士乐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在成都经开区投用,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前来参观。

成都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西部树立制造强市典型的使命。但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向智能制造转型,“光听得到雷声,就是不知道怎么把雨引下来。”

“不妨先打通工厂的信息流,花最少的钱,生产出最优的产品。”前来出席开幕典礼的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总经理陈焱说,“源创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度最大,“流创新”更利于中小企业切入智能制造。

所谓“流创新”就是在工厂现有基础上通过工艺规划和价值流分析,将生产线改造提升为更智能、更适合“个性化、小批量”的柔性生产线。

而在今年内,紧邻上述创新技术中心的哈工大智能装备产业园也将建成,同样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搭上“中国制造2025”的快车。

别忙“另起炉灶”

“质量不稳定烦心”“改善工艺流程没有头绪”“机器超负荷生产无能为力”……许多参观企业心存疑虑,实现智能制造要不要抛弃过去,“另起炉灶”?

博世力士乐中国董事总经理刘火伟给出了否定答案。“很多中小企业的生产还属于粗放型,对生产节拍是否合理,没有认真分析过。”刘火伟认为,借助“精益大作战”,很多企业可以对“价值流”重新梳理再造,从而实现高效、快速、柔性和精益的生产。

为此,该创新技术中心提供这样的“工具包”:如借助安装物流数据仪,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温度、湿度、倾斜度和震动等参数,使货物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实现透明化和可追踪化;借助相关升级套件,可以将现有的机器或者封闭系统连接至互联网,使决策“靠数据”而不是“拍脑袋”。

大族激光即是工厂智能化改造的受益者。陈焱列举了一组直观数据:同样是5000平方米的车间,大族激光2011年月产20台,而目前已提升到了150台,存货周转率也从1.5次提升至了6次。

刘火伟认为,中德两国国情不同、企业起点和需求不同,成都中小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不能生搬硬套德国工业4.0模式,但要把人才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转型痛点要靠人来解决”。

转出新增长点

作为嘉宾和潜在投资者,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分享了传统制造企业借助智能化迸发出活力的故事。

“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在国际上有上百年的生产历史,我们赋予了它新的内涵。”龙兴元说,数字化车间通过正向设计系统、数字化加工及装配、测试系统为用户提供“实物+数据包”的减速器产品,满足了高端客户定制化要求。

在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桦看来,个性化也符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满足个性化定制,实现柔性生产,无疑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这要靠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来解决。”

按照最新的城市和产业定位,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的目标是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他认为,从“制”到“智”一字之变,将极大丰富构建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内容,同时带动智能装备产业的崛起,让企业和产业转型转出新的增长点。

依靠创新驱动,龙泉驿区建立了“领导小组+管委会+专业公司”军民融合产业园运营模式,推动兵装北区等20余个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形成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新局面。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