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取代就业”众说纷纭

新华日报
佚名
(原标题:人工智能影响就业,怎么办?)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这个话题真是老生长谈,各个专家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这就是未雨绸缪。小编也是这样...

(原标题:人工智能影响就业,怎么办?)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这个话题真是老生长谈,各个专家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工作”这就是未雨绸缪。小编也是这样认为的,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会影响到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但是科技在发展,社会在创新,不可能因为畏惧,就停止不前。至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只要我们要做好防御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积极和有创造性的应对措施,就不会到达不可控的地步。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各种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OECD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固然可以做非流程性的工作,但是任何一种职业都是由不同的 “任务”(task)组成的,人工智能只是替代了一个职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任务,所以并不会造成整个职业的消失,因此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研究方法论。麦肯锡则认为职业的工作岗位由具体的工作内容组成,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预计全球 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智能化。可以高度流程化和数据化的工作会最先被人工智能承担。人工智能不只是会替代部分现有岗位,也会改变工作范式,并可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受技术成熟度、应用经济性、社会接受度等因素影响,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的重塑需要一个过程。毫无疑问,国情不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大为不同。

中国背景下,要重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叠加影响。当前,我们分析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必须要认识到我们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纵深。从动态演进的视角来看,部分工作岗位被替代并不可怕。通过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意味着就业升级,而就业升级必然会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这是个必须经历的过程。重要的是拥抱变革,拥抱变革带来的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积极和有创造性的应对措施。

从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去研究就业问题。中国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带来的影响,不能把就业问题作为单独的问题来看,应该放到整个创新变革的系统演化进程中去看,放到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中去看。人工智能是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产业变革演进的大融合,可能形成创新变革的新高峰,这是个客观过程。我们的战略重点应该是抓住这次变革机遇,提升我国整体竞争力。同时在这一前提下去研究就业问题。当前,应该着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现有行业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保住竞争性就业。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之间,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二是积极采用人工智能开拓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国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中等收入群体,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这个消费能力可以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现在大学生等就业问题,很大原因是高端就业岗位太少,而人工智能创造的新的就业岗位质量会优于现在的工作。率先把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新产业、新市场培育起来,就能在这场全球变革中占据主动。三是从人机竞争共生的视野来设计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技能培训体系。从中长期来看,教育和培训的关键之一是培养人类特有的技能,包括人机协作的技能,这将对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带来重大挑战。四是扎实开展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评估的方法论研究。当务之急是立足中国实际,设计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由有关部门牵头采用科学方法全面评估分析智能化对中国就业结构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评估替代就业方面,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已经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评估方法。但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就业方面,还缺乏体系化的方法,这方面的评估需要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定性的未来学方法相结合。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