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出庭能力跃升

人民网
佚名
2017年7月3日,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刘哲检察官设计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研发的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内网上线运行。上线两个半月的时间,全市共发布观摩庭306场,共计405人次预约旁听,发布出庭...

2017年7月3日,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部刘哲检察官设计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研发的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内网上线运行。上线两个半月的时间,全市共发布观摩庭306场,共计405人次预约旁听,发布出庭百科31条。据统计系统上线前,上半年只举行了67场观摩庭,往年每年也只能举行100场左右。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上线后,已经实现了量级上的飞跃,预计年底前可完成600-800场,明年有望达到1500-2000场的规模,将达到全部出庭案件的十分之一左右。出观摩庭、旁听观摩庭已经由个别化向日常化转变。这主要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出庭能力培养模式,极大了降低了组织观摩庭以及旁听预约的成本实现。

降低行政组织成本。以往每一次组织观摩庭,都要发布通知、组织各院报名,安排车辆、统计出席人员,由于观摩庭人员较多,还要协调法院相关部门。最后还要召开座谈会,有关领导出席,非常正式的点评、发言。在这种阵势下,出庭人员和所在院领导都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定要三纲一辞准备好,确保庭上一切顺利,最好不要有任何变数,出庭人员也是谨言慎行,按照既定套路开,重点放在规范性上,一板一眼,其表演性往往大于实质性。对于法庭上变数大,难度太大的庭,一般不会选择作为观摩庭。但是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庭审变数越来越大,所以传统的行政化组织由于考虑到效果、成本,往往视观摩庭为畏途,总体上看观摩庭的量上不去。临场应变、出庭实质化的内容也较少。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改变了这种局面,降低了观摩庭举行的官方色彩,打造成公诉人相互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每次发布的预约席位不一定那么多,三五个人也是可以的,动静不大,沟通和组织成本低,出庭人员心理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也不用特意的挑选那种完全没有波澜的庭审,就是正常出庭,顺便邀请几个同行进行学习。交流也是非官方的,但却是更加坦诚和有效的。这种涓涓细流看似不大,现在已经成为汇聚江海之势头。

极大的降低了信息交互的成本。出庭信息是一个海量信息,而且短期有效,等传播到需要的公诉人手中,并确定自己确实有时间可以去的时候,往往已经失效了。而且这里边有一个重大行政门槛,跨院沟通存在重大的障碍,成本很高。如果在全市内动态汇集、动态发布,人工的成本又极高,纵然在一个院都很难做到,发布那个观摩庭信息是否符合出庭人员的意愿,又是否对旁听人员的胃口都成为极大的问题。在这种海量信息、动态发布、动态匹配上其所产生的海量成本是传统的人力组织模式无法承受的。只有通过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才能使这种信息交互成本降下来,发布模式由集中汇总型转变为出庭公诉人发布系统自动以日历、地域、发布时间等维度进行组织,系统自动关联案件基本信息外加公诉人填写出庭看点为旁听人员提供筛选的依据,旁听人员在海量但有序的出庭观摩信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庭自行进行预约,预约之后其联系方式将自动在出庭信息下方列明,方便出庭人员与其进行联系。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出庭观摩确认单,方便请假并计入工作量。

竞争意识和分享精神是系统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每一个公诉人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有待于去开发。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就是在激发这些潜能。系统设计了一套积分体系,使得每一个公诉人在每一次出观摩庭、旁听观摩庭或者分享出庭经验后都有相应的积分回报,使得每一次付出和成长都可以被计量。系统还设计了一套评价模式,旁听人员可以通过若干维度对出庭人员进行打分,最终结合旁听人数计算出出庭人员的得分,实现公诉人的相互评价。系统还设计了一套动态排名体系,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分别进行排名,首页可以显示前十名,前三名还将显示照片,每一次积分的变动都会影响排名,排名增加了公诉人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的人旁听自己的庭审,排名一旦被超越必然会激发反超的精神,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出庭、旁听、分享出庭经验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来实现,因此竞争得越激烈,公诉人成长的越迅速。排名榜单反映的是公诉人当下的真实力,使任何人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也给全体公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不分地域、不分岗位、不分资历,都可以一起竞争,目前看那些非核心地区的院更有积极性,成为系统率先受益者,传统优势院现在也已经坐不住,从而将引发一轮又一轮的良性竞争。系统还设计了点评专家和出庭百科编辑的角色。首批点评专家主要由全国公诉标兵和公诉部门负责人担任,目的是引导出庭评价的正确方向,其中每个点评专家每年要出一个观摩庭,旁听五个观摩庭,其中至少有两个是外院的,确保点评专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点评专家也引入竞争机制,如果不能完成任务,第二年系统将自动取消点评专家的资格,由排名靠前的检察官来递补,使点评专家始终掌握在最优秀也最有意愿的公诉人手中。出庭百科编辑是负责系统中出庭百科这个版块,非常类似维基百科,公诉人可以把文字点评的内容稍加整理,确定一定的标题和分类,形成更加系统化的出庭经验,生成出庭百科。出庭百科握有编辑权,可以对百科的内容进行删改以及重新分类,从而保证出庭百科知识的权威性和系统性。出庭百科的编辑由排名前十名的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产生,每两个月确认一次编辑权。如果跌出前十名将制动取消编辑权。因此编辑权不仅是责任更是荣誉。系统还设计一整套的荣誉体系,点评专家和百科编辑都配有自己荣誉勋章,每年最后一天还将产生年度公诉人,并配有荣誉勋章可以永久佩戴。但第二年所有的年度积分将清零,将重新进行累计,使每一个新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往的积分会作为历史积分累计,但不作为排名依据。每年根据百科编辑的编辑权行使情况,通过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投票的方式,以累计票数最终产生年度百科编辑,也是一份重要荣誉。通过这些系统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公诉人内在的荣誉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实现了出庭能力的跃升。正是这种颠覆性的管理模式使得公诉人在没有过多行政命令的情况下,能够愿意将出庭经验分享出来,在分享的过程中出庭者和旁听者实现了共赢,这也是分享经济的精髓。

出庭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转变了以往信息化作为办案辅助的应用模式,转变为能力鞭策的工具,不是要替代人而是使人变得更好,这也许就是司法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出庭能力培养是体验性比较强的知识,非亲临现场很难学到真东西,简单看出庭录像也只能学之皮毛,出庭能力培养平台就是帮助公诉人方便的获取这种体验机会。我们可以想见每年日常举行2000个左右观摩庭的城市,与每年举行100个观摩庭的城市,几年之后在出庭能力上将有怎样的差距。目前看这一系统在较大的城市和城市群落依托便捷的城市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都有较大的价值,未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有望实现跨区域的出庭经验共享。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