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施行:没事别瞎建群 当心麻烦找上门

信息化观察网
雷孝
点开微信群聊,看看你的微信通讯录里到底有多少聊天群,又有多少是你创建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规定》...

点开微信群聊,看看你的微信通讯录里到底有多少聊天群,又有多少是你创建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日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规定》中指出,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

责任落实,群主要当心

互联网时代,微信群、QQ群、微博群、贴吧群,已然成为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工作群、朋友群、家庭群、地域群等等,每个群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群主将有共同需求的人汇聚到一起,新法规的出炉,强调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估计会让不少群主有怨言。

新规发布,反应迅速的群主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有群主已经悄悄让位,管它群里有没有违规内容,先去掉自己群主的头衔再说。新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但作为建群者不可能24小时盯着群里的成员,而且群里的各成员有推荐新成员的权限,群主不可能对每一个成员进行核查,又如何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管制,把群管理的“重责”强加到群主身上,未免有些牵强。

如果是一些单纯的工作、生活交流群,群主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怕就怕有些人利用群组进行违法活动。前段时间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地破获微信红包赌博案”、“某某地6名女子建微信赌博群 涉赌近80万全被抓获”,显而易见在一些群内,群主对一些敏感信息没有任何监管,甚至参与到违法活动中,群主放之,任之,承担法律责任无可厚非。

微博用户评论实名制

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口无遮拦、颠倒是非,网络语言暴力在微博媒介的传播下威力倍增,有多少人曾经被网络水军黑得体无完肤。日前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9月8日发布关于微博推进完成账号实名制的公告,微博将在今年9月15日之前,完善产品机制,要求所有用户包括2011年之前注册的用户,在发博和评论前,先行完成实名验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安全的基石,躲在屏幕后的“键盘侠”通过职业化地传播谣言或大量评论牟取利益,却导致大量虚假网络信息蔓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水军”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信息认证大势所趋

不管是在微信、QQ、微博、贴吧建群被规范,还是在微博评论被实名认证,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规定》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建立信用等级管理系统互联网群组服务提供者作为平台方,承担着对群组进行管理的主体责任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看似是将监管职责归结于群主,其实是对群主个人信息安全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群成员信息安全的保护。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们通过它们完成除吃饭、睡觉外的一系列活动,也因此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平台。5-6的小群尚能制造出涉赌近80万的大案,何况还有近千人的大群,如果有人发布一条违法信息或者是极个别的成员发表违规言论,会给群内千人造成影响,这种传播潜移默化的传播途径对群内其他成员产生负面影响,违规建群的危害性远比我们想象的大。短期内群主很难接受法规的强制规定,你可以理解成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管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犯罪家长需要承担责任,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群主要对自己建的群负责,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