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以往的就医模式

信息化观察网
佚名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之前去医院看病排队挂号半小时,排队候诊半小时,排队抓药半小时,真正看病5分钟,然而这种情况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只需要有网络,在网上挂个号,就可以搞定,再也不用排...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之前去医院看病排队挂号半小时,排队候诊半小时,排队抓药半小时,真正看病5分钟,然而这种情况都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只需要有网络,在网上挂个号,就可以搞定,再也不用排队挂号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医院尝试将挂号与收费流程合并,同样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时间,也减少了医院的工作量,提升了医院服务的人性化。

一早跑到医院排队挂号,在候诊室苦等护士叫号,排队缴费、排队取药……这一切困扰医院和患者的难题正在成为历史。现在,患者只要到医院的网上平台预约、挂号,在约定的时间到医院就诊,随后在网上缴费即可。8月30日上午,记者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不久的将来药物可以直接送到家,甚至可实现部分疾病在家中就诊。目前,这一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8月31日《新快报》)

但凡大医院,人满为患、嘈杂纷乱早已是标准“画风”。至于“排队挂号半小时,排队候诊半小时,排队抓药半小时,真正看病5分钟”,更是惯常经验。于是,当一家知名医院人均候诊时间减少约50分钟,就难免让人产生穿越感。

然而,这并非虚幻梦境,也非刻意摆拍,这是试行“互联网+”的成效。很多时候,看似天经地义、一成不变的流程,更多不过是一种思维定势罢了,只要稍微打破一下这类思维定势,创新与改变的点子便扑面而来。事实上,医疗管理与流程的优化,也属国际惯例。国际上甚至有评价医疗服务标准的组织,其理念的核心便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鼓励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尽管医疗服务的确因为医患比例、就医习惯等存在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局限,例如,国内医疗资源的相对紧缺,患者上大医院就医的习惯,的确增加了改善医疗服务的难度,但并不意味着现有流程已是最佳,没有了改进空间。

具体到就诊流程,除了上述更灵活优化的互联网预约机制外,一些医院仅仅是尝试将挂号与收费流程合并,同样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排队时间,也减少了医院的工作量,提升了医院服务的人性化。可见,医疗服务越来越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诊疗流程是否安排合理,医生与护士如何配合,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与控制本身是否有足够的容错以及风险规避机制,对于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的影响同样是决定性的。

当然,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医院在变得清净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意味着预约成功率的下降,会否将更多患者逼入急诊,从而增加急诊的压力,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就诊流程的优化与医院“画风”的改善,仍然有目共睹。

基于此,任何机构的运行,其实都需要不断地减少摩擦与损耗,实现更顺畅的运行。医院就诊流程与服务的管理同样也有无限的探索与改良空间,也更需认真体察患者的需求与苦恼,并以此为出发点寻求改良,突破固有的程式与定势,就医流程和医院“画风”其实还有望不断优化。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