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杨东雷: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提速 “国家队”实现“三级跳”

贵阳日报-数据观
陈近梅
  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提速“国家队”实现“三级跳” ——访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IDC事业部副总裁杨东雷 研究显示,我国的数据总量正在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在全球的占比将达...

  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提速“国家队”实现“三级跳”

——访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IDC事业部副总裁杨东雷

研究显示,我国的数据总量正在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在全球的占比将达到21%。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级大数据中心”的战略目标,扩大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价值、维护大数据安全,正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共识。

那么,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建设将涉及哪些层面,针对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采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建设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都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IDC事业部副总裁杨东雷。

大数据一体化涉及“三个层面”

杨东雷认为,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建设将涉及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三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建设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一方面,这些政策、法规覆盖面要广,不仅要涉及各个相关的部办委局,还要包括各个省市区。另一方面,建立的相关政策法规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监管机制,实现政策法规层面的一体化。

其次,各地区、各行业对于建设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理解不太一样、标准不统一、推进程度不同,各自为政,人为造成数据流转难题。部委和地区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把这些已有、在建以及规划的资源连接起来,才能疏通大数据的流转。作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国家队”的一员,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的整体解决思路是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第三方公立大数据中心集群,先把旧有资源及系统融合起来,并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规划和发展新的资源和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已有的资源和系统集成到新平台上,以一体化的标准逐步完成对接。

最后,是基础设施一体化,通过便捷、可靠、安全的数据中心,从设施到硬件,从硬件到软件,从部署到运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投资建设的贵阳乾鸣国际信息产业园,就是在“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级大数据中心”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统一布局、率先启动的标准化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拥有5万个机柜的大型国际化信息产业园区。

一体化的目标是“为我所用”

只有做到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互补,相同区域的资源协作,才能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全国一体化的大数据中心平台上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一体化国家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与过去单独数据中心或单独数据中心园区的部署区别开,需要兼顾顶层规划和底层实施的统一,改变数据中心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战的建设局面。

针对一体化国家数据中心推进工作,统一规划是战略蓝图,分区域实施、分期建设,则是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落地步骤。同时,兼顾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流通与交换。

另外,从架构上讲还应该有三个层次,国家和部委是顶层,省市区是第二层,地市州是第三层,这样才能够做到资源“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根据区域的实际发展和需求情况,因需而建,避免大家一拥而上,过度无序地建设。

“国家队”实现“三级跳”

作为大数据“国家队”,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为践行大数据一体化国策而生,通过数据中心(数据存放)、数据中心传输链路(数据流通)、大数据内容交换/交易中心(数据融合、共享)建设,全面推进全国一体化的国家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

“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集团采用‘3+10+X’的战略布局,以北上广为核心市场,向成都、武汉等10个核心城市辐射,并在上述城市之外按照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战略按需布点,开展数据中心资源建设。同时,集团建立覆盖北上广和全国主要城市的光纤链路,拓宽数据通道,让实时响应热数据贴合应用场景和最终用户,让深度计算冷数据流向二、三级城市和地区的数据洼地,通过一体化实现大数据整体价值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降低。最后,通过建设大数据交换/交易中心,加快全国一体化的国家数据中心间数据内容的交换和融合,带动产业迁移,实现‘数据流动——数据融合——产业迁移’的产业升级‘三级跳’,形成围绕一体化国家大数据建设的生态环境。”杨东雷总结时说。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