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宣讲家网站71.cn
佚名
             “一行三会”联手工信部发文引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制造业的...

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一行三会”联手工信部发文引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为了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携手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积极拓宽技术密集型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

《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各类银行机构要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通过设立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从实际融资环境看,由于制造业不良贷款的上升,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去年都压减了制造业贷款。

此外,《意见》提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意见》强调,要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对此,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深有感触:“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像我们这种大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我们和这些企业有长期做生意的记录,可以发展供应链或者是上下游这样一些金融,把资金用到真正实体经济方面。”

整合、动员多种金融资源形成合力

除了传统的信贷支持,《意见》提出,整合、动员多种金融资源,支持制造业发展。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重点项目。鼓励保险公司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等多种保险业务,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北京科技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澄认为,当前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较为分散,今后多股金融力量将形成合力,助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刘澄表示:“不仅包括银行的资金,也包括我们创业资本的基金、各种产业基金,包括担保、扶持等,各类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共同的合力,强化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也符合国家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从单纯的间接金融向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并举的方向发展,加大金融全方位的支持力度。”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制造业企业上市

除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输血”外,制造业企业还需要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支持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数据显示,2016年发行申购的新股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60%。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大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将有助于企业降成本、去杠杆。

赵锡军说:“在目前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比较高、债务率比较高的情况下,通过信贷以外的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类的融资,通过资产的证券化,对于降低目前的杠杆率,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财务基础,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

制造业自身改革创新是关键

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需要资本市场需要压一压虚火,引导资本流向优质制造业企业;而对制造业来说,打铁也需自身硬,也要加大转型升级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宋逢明认为:“制造业本身的改革是根本的。如果制造业这一侧还是在原来落后的技术,大量地生产出市场所不需要的产品,那么对它加强金融服务会使过剩产能越来越多,这是不行的。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制造业)要创新,将创新的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脱虚向实的发展才是可以实现的。”

             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崛兴机遇

《意见》出台给金融业支持制造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是再次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而且,《意见》出台既让制造业看到了新的希望,增强了发展信心,也振奋了制造业的斗志;同时又为经济疲软状态下的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注入新动能,为我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意见》内容包括高度重视和持续改进金融支持和服务、积极发展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发展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保险市场作用等七方面重要内容。每条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具每条内容之间都形成了有机内在联系,覆盖了金融支持制造强国战略的各个层面,从根本上消除了金融服务制造业“空白”现象的发生。

从金融业服务方式和态度看,可督促金融机构转变旧有观念,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让金融业意识到我国制造业与制造业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的巨大差距;尤其要意识到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部位;没有制造业的复兴,振兴实体经济就是一句空话。且造成我国制造业落后现状,与金融业重视程度不够、支持不力存在很大关系。由此,《意见》出台之后,金融业会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科技型中小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聚焦制造业痛点和难点,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不断优化金融支持方向和结构,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中长期金融支持,积极拓宽技术密集型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由大变强。此外,金融机构会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和“1+X”规划体系等重点内容,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创新型、多元化融资服务,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从金融业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看,可督促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银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形成金融服务协同效应,明确政策性、国有大型银行、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定位,对制造业“三重”提供有效金融支持,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不断改进和提升对中小型制造业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促使中小型制造业业开设特色化、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让金融业覆盖制造业发展的全产业链。同时,改善金融服务组织架构,建立更加适合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主要在制造业聚集地区设立高端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偏好、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围绕制造业中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平台、资金结算平台、资金监控平台、融资营运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功能,有效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降低产业链整体融资成本,更好地支持集团主业发展。此外,支持制造业有计划发展租赁融资业务,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弥补融资短板,提高重大设备制造的支撑力和国际影响力。

从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看,可督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围绕制造业新型产业链和创新链,积极改进授信评价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结合企业“三表”、“三单”、“两品”等非财务信息,运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满足创新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资金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等各种形式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鼓励制造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与央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开发全流程、高效率的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此外,可推动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融资结构合理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建立银行及其投资功能子公司、政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间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外部投资公司、各类基金开展合作,积极整合各自的资金、信息和管理优势,探索多样化的投贷联动业务,促进银企信息交流共享,实现合作共赢。而且,推动完善制造业兼并重组的融资服务,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允许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并购债券等方式筹集兼并重组资金。尤其,金融部门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通过联合授信、银团贷款等方式,形成融资协同效应,切实防止多头授信、过度授信,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形成新的过剩产能,并加强制造业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使制造业稳妥发展。

从降低制造业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及债券发行条件入手,可督促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成熟制造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促进重点领域制造业做优做强,加快推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融资,充实中长期资本实力;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制造业企业重点扶持,支持制造业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实现行业整合和布局调整优化,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支持制造业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票据、定向工具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债务结构;鼓励金融机构设计开发符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特点的创新债券品种;同时,支持制造业领域资产证券化,鼓励金融机构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兼顾收益性和导向性的制造业领域信贷资产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妥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主动化解制造业过剩产能领域信贷风险。

此外,还明确了发挥保险市场作用,可督促保险业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为制造业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并通过债权、股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低成本稳定资金来源。同时,要求金融机构根据企业“走出去”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海外机构布局,提高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满足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真实、合理的购汇需求;而且,建立部级协调机构,实行“白名单”制度,在机制上为改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提供了可靠保障。而且,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必将焕发生机活力。

金融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条件

《意见》指出,要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同时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改进和完善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为拓宽制造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意见》提出,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外汇资金池、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下进行跨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制造业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无非就是两条路,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依赖于企业的自身利润积累,虽然速度缓慢,但较为稳健;而外部融资包括股票、债券融资,还有信贷融资等,这些有赖于外部金融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一般而言,企业境外资产和股权等权益本身已纳入走出去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抵押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许多金融机构对境外股权、境外资产的定价机制不健全,难以对企业境外资产、股权进行合理评估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不过,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走出去”,目前也已具备开展境外资产、股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基本条件。

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独家案例丨吹响金融业支持制造业振兴的集结号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难题,一是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二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其中包括人力、环境、土地和融资等成本,特别是融资成本;三是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偏弱。

过去这些年来,社会融资、银行新增贷款每年的规模都很大,但对于很多实体制造业,特别是对于新兴的高科技制造业来讲,仍然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很多制造业的企业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这次《意见》的出台,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方面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贸易融资等资金需求,让企业走得远;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汇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管理的需求,让企业走得稳。

在获得高效金融支持的同时,制造业打铁也需自身硬。中国要真正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跟上大势、迎上风口,在最体现科技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先行一步,重点突破。相信通过这些不断的努力,定能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推动中国经济走上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THEEND